欢迎登录忻州市乡村振兴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通知公告

关于健全完善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的实施意见

  作者:         时间:2020-05-15        大    中    小     

 

各县(市、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经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意,现将《关于健全完善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忻州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20年4月30日 

  

 

关于健全完善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的实施意见 

产业扶贫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是巩固脱贫成果和筑牢返贫防线的关键举措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质量,健全完善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山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健全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的指导意见》(晋脱贫攻坚组〔2020〕1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聚焦优势产业,依托资源要素,把壮大扶贫产业作为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把带贫益贫机制建设作为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抓手,不断延伸产业链、构建利益链、完善政策链,更好地发挥产业扶贫在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中的根本性、支撑性作用,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坚持精准要求、协同发展、群众参与,把发展产业贯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全过程,以“带贫”为中心,以“减贫”为目标,突出主体培育、强化带贫责任、拓展增收渠道、规范收益分配、落实保障措施,健全完善“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的产业扶贫带贫益贫长效机制,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重点任务 

(一)延伸产业链 

1.培育脱贫主导产业。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一县一业一园区、一村一品一主体”建设为抓手,以完善“五有”机制为目标,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的思路,聚力打造一批发展前景良好、带贫能力强的脱贫主导产业。因地制宜谋划和布局扶贫产业,围绕打造杂粮食品、中药材、肉制品、饮品(药茶)、酿品、保健食品(功能农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集群,重点在贫困乡村布局一批种养型、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科技型等带贫能力强的经营主体,在流转土地、建设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等方面优先给予政策支持。注重延伸和完善产业链,鼓励经营主体在具备条件的贫困村配置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田头市场、产地储藏、保鲜烘干、物流配送等产业设施,支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将适合就地承接的辅料、包装物、物流等劳务和采购订单定向提供给贫困村的合作社或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提供精细化技术和管理服务,把订单帮扶做细做实,促进贫困群众融入产业链条,分享更多产业发展红利。 

2.培育带贫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核心作用,按照“扶强扶优、龙头带动、百企跟进”的思路,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明显、与贫困群众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集原辅料基地、深加工车间、仓储物流、科技研发等为一体的扶贫产业集群。继续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国家级、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扶贫龙头企业。围绕基地建设、产销对接、主体培育、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扶贫龙头企业扶持政策,促进在生产规模、产品品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提档升级,引领带动更多的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二)构建利益链 

1.强化带贫主体责任。参与脱贫攻坚以及享受扶贫政策的各类经济组织是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建设的主体力量,要紧紧抓住带贫主体这一“牛鼻子”,完善带贫益贫监测机制,细化落实带贫主体责任。在认定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示范社和遴选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时,带动贫困群众生产增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作为前置条件。产业扶贫项目承载主体要量化带贫标准,细化带贫协议,实化带贫举措。享受产业扶贫政策的各类带贫主体要建立“带贫益贫花名册”,明确带贫数量、帮扶方式、带动期限、收益兑现情况等内容。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公益资金支持的带贫主体法人、领办人、带头人,要强化帮扶责任,履行带贫协议,兑现带贫承诺。 

2.拓展带贫益贫方式。全面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支持各类经济组织采取多种方式,与贫困户结成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深化“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村集体)+贫困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确保所有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参与到产业扶贫项目,引导和支持贫困群众以土地、林地、资金、劳动、技术和产品为纽带,通过订单生产、产品代销、务工就业、生产托管、资产租赁、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经营主体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群众根据自身条件和脱贫需求,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自主发展产业扶贫项目,鼓励依托经营主体通过“订单+保护价”方式产销农产品,规范购销协议,明确贷款资金使用方向、期限和偿还方式等事项,增加经营性收入;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扩大用工岗位,充分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务工,规范用工合同,明确用工时间、工资标准及工资发放方式等事项,增加工资性收入;支持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等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资产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明确资产产权归属、收益分配标准和程序、收益分配动态管理等事项;支持贫困群众将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委托租赁运营良好的带贫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明确带贫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带贫托管机制等,增加财产性收入;支持贫困群众和贫困村集体以土地经营权、林权、资金、技术等方式入股到企业或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合伙、合作、合营发展产业扶贫项目,规范合作协议,明确资产折股量化比例、收益分配兑现等事项,增加财产经营性收入;支持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项目向贫困县、贫困村倾斜,优先保障有需求、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获得生态保护补偿,做好检查验收、补助兑现等工作,增加转移性收入。 

(三)完善政策链 

1.稳定产业扶贫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激活市场要素和资源配置,在财政投入、项目安排、金融服务、产销对接、示范评定等方面稳定支持政策,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扶贫产业聚集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整合资金等支持产业扶贫力度,进一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整合资金占比,优先用于保障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产业发展资金需求。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纳入技改和数字经济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支持申报亚行贷款山西包容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充分发挥金融资金杠杆作用,贷款贴息、扶贫周转金、扶贫再贷款、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使用方面,对产业带贫主体给予优先支持。大力推广以工代赈、“造林合作社”等有效模式最大限度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特产品优先推荐认定扶贫产品,中国社会扶贫网优先推介销售,政府预算单位优先购买,鼓励各类媒体免费推介宣传。支持加工企业及种养合作社申报“三品一标”认证,享受相关减免政策。对带贫益贫效果好的经营主体、企业家、带头人给予表彰奖励。 

2.规范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规范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配机制,确保收益合理分配使用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受益。各类带贫主体要明确扶贫受益对象、带贫合作期限、保底收益比例、收益发放形式、分红兑现时限等。鼓励将扶贫资金、捐援助资金投入产业扶贫领域,资金对应的收益权归属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集体制定收益分配计划,重点用于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鼓励支持村集体在收益二次分配时重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通过设立公益岗位或开展小型公益事业建设,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务工获得收入收益分配要明确到村到户比例,到户收益坚持现行标准稳定脱贫,避免平均分配,防止人为造成非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的差距,杜绝收益分配“泛福利化”“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等简单发钱发物的做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强化交总账、军令状意识,围绕保脱贫、强产业、补短板、防风险、促巩固,把健全完善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产业扶贫工作组织领导,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市县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领导组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有关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把产业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确保收官之年产业扶贫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风险防控。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强化风险预警和防控,全面梳理“十三五”以来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建立产业扶贫带贫主体目录,围绕生产经营、带贫能力等方面对享受产业扶贫政策的各类带贫主体进行风险评估。特别是对合作社形式产业扶贫项目风险隐患要认真查改,围绕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利益联结、收益分配、后续监管和抵御风险等方面,农业农村、市场监管、财政、扶贫、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切实堵塞管理漏洞。乡村两级要定期进行跟踪问效,市县审计部门要按比例开展抽查审计。对带贫益贫效果差、扶贫资产闲置、经营长期亏损的产业扶贫项目要及时调整或终止实施,对无实质性生产经营的挂名企业或“空壳社”进行清理处置,严“晒太阳”工程“半拉子”工程。要紧盯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认真查改影响产业扶贫质量成色和制约持续稳定发展的各类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趋向性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做好服务指导。农业农村、扶贫、财政、科技、金融、人社等部门要加强对产业扶贫项目带贫主体的服务指导,在谋划产业扶贫项目时,充分考虑市场发展前景,加强选项、立项评估论证,防范同质化风险。在技术、融资、营销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组织产业发展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信贷助理员和驻村帮扶干部,开展政策宣讲、融资服务、技术指导、信息共享、产品营销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专家开展技术服务,提升产业选择、项目落地、产销衔接、收益维权、抵御风险等能力,避免因服务缺位导致产业项目搁浅失败的风险对扶贫龙头企业负责人、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免费培训。鼓励扶贫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化团队,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四)抓好典型推广。各级各部门要做好产业扶贫成效的总结推广,围绕扶贫产业培育、带贫益贫机制创新、脱贫增收路径模式等,总结提炼一批带贫有规模、机制有创新、增收效果好,可学可用可复制、能推广的典型做法,推广一批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有力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典型村、典型项目、典型人物事迹。通过举办表彰会、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推动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创新突破,引领带动更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促进贫困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