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忻州市乡村振兴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先进典型

【脱贫攻坚先锋】李春泽:到基层去“墩墩苗”

  作者:         时间:2020-01-16        大    中    小     

  个人简介:

  李春泽,1974年8月出生,2015年8月被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党委、省委组织部选派到静乐县段家寨乡永安镇村任第一书记。2017年5月兼任山西日报报业集团驻静乐县段家寨乡永安镇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06年,获得全国都市报突发新闻金奖;2009年,获得山西新闻奖三等奖;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援川先进个人”;2014年,获得山西新闻奖二等奖;2017年被评为(授予)市级优秀先进个人、优秀第一书记。2019年,被评为山西省脱贫攻坚贡献奖

  2015年8月15日,按照省委组织部和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党委部署,山西晚报社记者李春泽被选派到山西静乐县段家寨乡永安镇村担任第一书记。永安镇村位于静乐县西北部20公里处,全村245户人家呈“树叶”状散落在省道两旁。这里的村民们一直以种植土豆、玉米、小杂粮等粮食作物为主。几年来,李春泽走遍了永安镇村的沟沟壑壑,吃惯了这里的土豆粉条饸饸面,对建档立卡的74户贫困户更是像家人一样熟悉又满怀情感。“只有把这里的土地一脚一脚地丈量过,才真正明白精准扶贫的深远意义。”李春泽在笔记本上这样写着。

  扶贫先扶智

  “李书记,咱们村今年考出了一名本科大学生。虽是喜讯,但因为家庭贫困,这孩子可能没法按时报到了。”上任伊始,村支书巩金龙就提出了急需解决的难题。这名考入湖北医科大学的大学生叫巩丽红,家中五口人,父母靠务农打工为生,其妹妹和弟弟正在中学读书。家庭因学致贫,是村中的精准贫困户。经过上门核实了解后,李春泽立刻赶回了太原,将这一情况向“娘家人”山西晚报社进行了汇报,引起了报社领导的高度关注。经过各方筹措,协调办理各项手续,2015年8月28日,5000元助学金汇入巩丽红个人卡号内,帮其顺利登上了前往湖北的列车。

  “扶贫先扶智,再穷不能穷孩子,要想尽一切办法资助孩子们完成学业。”在随后的工作中,李春泽积极联系号召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和村中学生进行了对接资助,并形成了一种“爱心帮扶”体制,每个学期,各种学习用具、过冬棉衣等爱心物资都会如期而至。2016年,在李春泽的帮扶资助下,该村巩帅子拿着5000元助学金顺利步入大学殿堂。在两年里,永安镇村的17名在校学生都得到了不同数额的爱心资助,解决了村民们“因学致贫”的后顾之忧。

  产业新思路

  永安镇村无霜期只有120天,村里主要种植土豆、玉米和小杂粮为主。年景好的时候,一亩地最多能挣1000元。走遍了村民们的田地后,李春泽对现有的产业发展皱起了眉头。

  “永安镇村紧邻汾河源头和芦芽山,旅游公路穿村而过。要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种植特色农作物、开发 ‘情人谷’,带动产业发展。”李春泽这些想法和乡党委书记吕志强不谋而合,并得到了包乡干部——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霍俊波同志的指导和支持。在反复论证、实地考察后,李春泽把村里发展遇到的瓶颈制约情况拿到全乡产业发展讨论会议上来解决。在霍俊波书记的指导下,永安镇村产业、旅游发展规划被一一梳理,建立标准,支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培训服务和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发展乡村旅游等工作逐一摆上了案头。

  在李春泽的协调帮助下,2016年初,永安镇村获得了40万元的扶贫发展资金。这笔钱怎么用,村“两委”会议上,李春泽建议将这批资金用到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筹建和产业扶持当中去,带动整村发展。这样的思路得到了村“两委”班子的一致同意。

  2016年3月,永安镇村使用5万元扶贫资金以土地承包的形式成立了养鸡专业合作社。这也是永安镇村的第一个农民专业养鸡合作社,此举起到了带头作用,养牛、养羊、养猪等养殖户多了起来。

  6月,永安镇村使用5万元扶贫资金检修了自来水管,确保了村民们的吃水安全。

  7月,永安镇村使用30万元扶贫资金为47户贫困户分批购买拖拉机,不仅解放了劳动力,使其外出务工增收,春耕时节,还组织使用拖拉机连片耕种,集体外出为邻村耕作。“过去只知道一家一户好好种地,多收几斤土豆就挺高兴,哪里想过要这样抱团发展。”村民闫好宽说。

  永安镇的农民有养本地黑猪做“年猪”的传统,一家一户养上三两头黑猪,不使用饲料喂养,膘肥肉美。可这么好的特产,却没能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李春泽和养猪户王玉厚商量,让他先进行黑猪养殖实验,在年终岁尾时,家养黑猪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就这样通过示范带动,增强了村里养殖户的养殖信心,然后他再把有能力饲养年猪的农户召集起来,牵头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和需要年猪的企业联系签订购猪合同。到了收猪时节,企业按照商定的价格收猪,一旦市场出现大幅度涨跌,可以同企业商议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如果再出现哄抬价格事情,合作社里的成员就要找这人说道说道了。

  几年的扶贫工作,对于李春泽来说,感到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 “用基层的办法解决基层的问题。智慧在民间,要相信群众能够在我们的帮助下自主地解决问题。”

  荒地变良田

  2018年新年伊始,李春泽召开两委会议使用集体土地100亩,发展种植水稻,使用新造土地300亩发展藜麦种植项目,这也是列入县、乡政府的一项重点创新项目。对祖祖辈辈种杂粮的永安镇村民来说,种植水稻是件陌生的事情,能不能行得通?大家心里打了问号。李春泽就带领班子成员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跟贫困户们讲政策、讲经验、讲种植水稻的优势,最终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

  4月,永安镇村顺利创办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了“向荣种植公司”,开启了水稻种植的序幕。李春泽带领村委干部和部分群众,通渠开路、平整土地,终于在荒滩上整理出100亩水稻试验田基地。

  当地的水土条件,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养分。为了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郭玉福亲自联系省农科院李斌书记,邀请省农科院水稻专家王广元教授多次前来进行技术指导,为农户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户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水平。在大家的共同关心努力下,李春泽带领群众选择了“丁7”2亩、“晋稻”4亩、“龙稻18”50亩、“龙稻20”44亩等优质品种进行种植,当年秋季水稻喜获丰收。

  在水稻基地建设实施过程中,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23人,非建档立卡户15户18人和50余名群众参与劳动,并实行分片管理。仅人工除草、施肥、田间管理等劳务,参与劳动者收入人均增收了3300元。目前该大米正在积极申报注册“汾河源”绿色大米品牌,并统一进行加工包装,加入“静乐生活高品质膳养食材”宣传系列,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

  “到基层挂职,就是个‘墩墩苗’的过程。”李春泽对这个说法非常赞同,但他又有更多自己的感受。“当初,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踏踏实实为村里做几件事,实实在在地改变这片土地的落后面貌。三年时间,只争朝夕,我把这片土地当成了自己的家来建设。”在李春泽心里,这里不仅有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更有沉甸甸的收获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