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忻州市乡村振兴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先进典型

忻府区:南关村的新时代变奏曲

  作者:         时间:2024-03-04       来源: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大    中    小     

牧马河畔,古城南边,忻府区秀容街道南关村正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讲述着乡村蝶变的故事。
曾经的南关村,经济落后、思想保守、综合治理能力滞后。现如今,南关村将数字建设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形成了产业发展“一盘棋”、基层治理“一张图”、乡村数智“一张网”,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旅游发展带民富,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南关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党建引领,架起干部群众“连心桥”
近年来,南关村“两委”牢固树立“党建兴则乡村兴”理念,以加强党建引领为主线,以规范班子运行为抓手,创新推出“三化”工作法,释放基层党建正能量。
意见收集常态化。南关村把“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作为收集党员群众建议意见的重要平台,常态化开展“访民情、聚民意、惠民生”活动,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激发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村民成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
“我们在收集意见时往往是‘唠嗑’式地听。村‘两委’成员经常走田间泥巴路,坐农家小板凳,与大家面对面交流,听民声、解民意、察民情。”南关村党支部书记马燕荣对记者说,“小到垃圾桶摆放,大到村里的发展规划,都要事先征求大家意见,确保村里大小事务由村民说了算。”
阵地建设规范化。南关村建立工青妇、联防巡逻、志愿服务等各类自治组织11个,优化党员活动中心和文明实践站布局,增设党员先锋岗1个,更换各类展板20块。在组织生活上聚力,细化以“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制度4项,推行党务工作线上管理,对党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开展情况进行数据统计、督办考核,推动党务工作由“结果检查”到“过程管控”。
村级管理积分化。南关村以积分制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带动村集体经济科学发展,为乡村振兴“德治”增添活力。一方面,把党员参与理论学习、网格管理、应急处置、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事项细化成511个赋分项目,通过月汇总、季通报、年总结,使党员肩上有责任、争先有标杆、行为有尺度、考核有依据。另一方面,鼓励村民通过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破除陈规陋习、遵守村规民约等方面获得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标准时,便可兑换相应物品。
谈起积分制实施以来的变化,村委委员冀培长感慨不已:“积分制不仅唤起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也激活了村级组织活力,大家都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去办。”
去年以来,村“两委”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把实事做到群众家门口,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村群众从原来的“一旁看”变为现在的“主动干”。
过去,南来北往的行人路过南关村,最头疼的是逼仄难走的道路。“公交车到了南关都不进来,路上总是尘土飞扬,叮叮咣咣的声音无休无止。”马燕荣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忍不住吐槽,“必须得把路修起来!”
在这件事关全村发展的大事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先与村干部和党员谈心,走访每家每户,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出力,拆除违建20处,清除路沿1360米,新铺通村沥青路5611米,此外,还修建水利设施铺设暗管1618米,更换水井盖172座,粉刷墙面2.91万平方米。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动起来,打扫房屋、种植花木、布置装饰,如今,整个南关村容貌焕然一新:一条整洁宽敞的硬化路贯穿整村,一处处精心打理的景观景点,一栋栋美观亮眼的特色民居,南关村俨然实现了“一户美”到“户户美”“、一时美”到“时时美”的转变。
数字平台,给村级管理装上“智慧大脑”
着眼数字化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南关村整合原有基层治理优势,以数智赋能,积极探索基层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搭建起“数据共享、功能集成、扁平一体、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的智慧平台。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比对,妥善分流处置,极大地提升了网格化服务治理效能,实现以院落“小平安”构筑全村“大平安”。
曾经,村干部忙于应付各种事务性工作,对乡村治理投入精力不够。现在采用云平台进行信息收集、整理查看,让以前“跑断腿”的事情,变成现在“一网全办”,不仅减轻了工作量,还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数字乡村的建设中“。小平台”汇聚了“大能量”。
为了让技术更加贴近村民的需要、更好服务村民生活,南关村结合村内实际情况,让数据服务于场景,以真实应用场景指导平台建设,确保建设成果用得上、用得好。
通知服务“暖人心”。针对村里外出打工者众多、不在村时间较长、公示栏辐射范围有限的问题,南关村在乡村治理中通过“数字化平台”的云广播功能,在重点区域加装音柱、应急喇叭,将需要通知和公示的内容及时录制成音频,每天早8点、晚7点播放,周期式、循环性向村民发布各种政策法规、重要信息,成为村民群众了解村务的重要渠道之一,解决了村委会通知难的问题。
智慧安防“安人心”。为解决外来人员流动大、管理难、治安差的问题,村委会组建了一云多端“平安乡村”云平台,在重要路段和十字路口建设了31AI人脸智能监控,并安装了“车辆识别”监控,建立了车辆管理台账,对车辆引起的交通事故实现可溯源;同时将村民户前千里眼摄像头进行并网,实现对村域范围内全天候动态监控、违规场景弹窗告警,村委会可实时掌握治安、交通和人员流动情况。此外,通过人形检测及摄像头辅助照明,实现了“人来灯亮、人走灯灭”,解决了“乡村夜难行”问题。如今的南关村,干部安心、群众放心,综合治理能力大大提升。
考虑到部分老年人口等困难群体可能不善于或不乐意运用数智技术,南关村在积极推广运用数字化模式、建设数字乡村的过程中,不忘对这部分困难群体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进入南关村智慧党建云平台的“一键求助”系统,大屏幕上赫然跳出42个标黄的名字。“这些都是走访入户过程中了解到的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我们为每个人配备了一个呼叫器,并把设备接入了系统。”马燕荣拿出一个白色小盒子,对记者介绍说,“遇到突发状况,只要一按红色按钮,就有网格员立即开展帮助,切实为老人们增添了安全保障。”
除此之外,南关村利用一云多端“平安乡村”云平台,在留守老人住址附近安装了人脸识别监控,老人如果长期未出现,平台就会发出告警提示,实现了留守老人关怀管理。“数字化平台的确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便利,也大大增加了村民的参与度,大家都说好。”马燕荣说。
巧借优势,南关人吃上“文旅饭”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强村富民新路子,研判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乘忻州古城火爆之东风,发挥紧邻古城的区位优势,“借鸡生蛋”发展民宿经济,稳步走出“穷家难当”困境。
43岁的薄赵红之前长期在外承包空调安装工程,去年十月份在忻州古城开了一家民宿,从店名到内外部装修设计都是亲力亲为。“一共投资了26万元,设计了4个房间,总面积不大,只有120平方米,一年能收入12万元左右”,类似这样的民宿,薄赵红一共开了四家。他正是看中了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才决心投身民宿业。
“养鸡下蛋”发展特色产业。紧扣文旅产业体验游主题,南关村建设了集研学、露营、团建、农耕体验、农具展示于一体的南关农耕文化园,设置40余种活动项目,可容纳200人的团队体验。通过出租双向合作,以“租赁+分红”的形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每年可增收5万元。
“驯鸡孵蛋”盘活集体资产。扎实做好“清化收”后半篇文章,南关村通过“以地找人、以人找地”的方式,清理收回村集体资源资产共23.6万元。村委会通过“村企合作”,将空闲多年的集体土地租赁给食品公司,用以建设冷库保障全市食品供应,此举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3万元。
“在忻州古城的街面上,南关人开的特色店比比皆是:牛肉丸子面、土特产店、南关大街裁缝店、古城蜂蜜、案子糕、兔头、鱿点意思……在古城就业的服务员、店员、配送员也是不在少数,南关人实打实吃上了‘文旅饭’,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滋润。”马燕荣如数家珍。
如今的南关村,干净笔直的柏油马路从村中穿过,道路两旁文化墙古朴典雅,各种特色店与民宿散落在村与古城的接壤处,形成了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成为古城对外宣传的一个充满烟火气的“窗口”。
马燕荣表示,南关村将坚持以党建统领,依托得天独厚的忻州古城资源优势,按照旅游富民的发展战略,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和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歌,正在南关村这片土地上奏响。